•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2022-09-15

   2022年8月,我院应用心理系高雯副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家校合作视野下父母过度教养对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及其成因分析和协同干预》获批202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高雯副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与家庭治疗的研究与实践,曾在父亲参与教养、亲子三角关系、亲子沟通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主要是指父母过度参与、干涉或控制子女的生活、学习、人际等诸多方面,以保护子女远离困难或挑战。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教养行为,而是一种复合的教养方式,包含高温暖、高控制和低自主性支持3个维度。最近10年过度教养得到较多的研究关注,并与大学生的适应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与美国心理学家Arnett(2000)提出成人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的概念有关。他认为,21世纪的年轻人在生理成熟之后不会马上成家立业(个体成年的一个社会学标志),而是会花很长一段时间继续接受教育或培训、探索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寻找更加适合的伴侣,可能从18岁持续到29岁。他们一方面开始离开原生家庭,另一方面仍然需要家庭支持。然而,父母的过度教养可能会对年轻人造成消极影响,导致一系列适应问题。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该研究将以中国青少年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父母过度教养和青少年学校适应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追踪测量,旨在检验过度教养对子女适应的作用及其内在心理机制,探讨过度教养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协同干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从实践上看,该研究有助于解释当前一些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例如,直升机教养、窒息式教养、鸡娃现象、妈宝现象、啃老现象,间接影响年轻父母的养育观念,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去指导心理健康教师联合父母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适应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