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历史积淀深厚。学科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韩进之教授的带领下,于1982年招收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招收教育心理学助教研修班,全国招生;1986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同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授权点;1987年建立心理学专业,招收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1998年,我国著名人格发展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士杨丽珠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继往开来,率领团队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点“零”的突破,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心理学博士点;2001年建立心理系;2002年获辽宁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批辽宁省首届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07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填补了辽宁省师范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空白;2009年获批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优质特色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辽宁省“提升计划”学科;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012年获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第五批重点研究基地,同年成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12名的优异成绩;2013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再次被评为辽宁省“提升计划”学科,心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心理学院被辽宁省教育厅命名为“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获批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和辽宁省综合改革示范专业。
2014年,常若松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承前启后,心理学科被评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同年成立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2015年,获批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获批第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省“双一流”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B”层次。
(一)学科目标定位
经过两个五年(2016-2020和2021-2025)的学科建设,最终把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提升为国家一流学科。力争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达到B+层次。
(二)方向凝练
学科以儿童人格、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为核心方向,认知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心理与行为干预三个研究方向围绕核心方向协同发展。
)特色与优势
1. 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学科团队共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博士生导师1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成员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俄勒冈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日本冈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特聘教授(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等荣誉称号。
2. 教学改革居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深化发展心理学双元互动型教学改革,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002)等奖项;教育学专业“需求导向型”整体教学改革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发展心理学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和辽宁省创新团队(2013)。
3. 科研水平突出
2014—2018年,面向基础教育和国家重大社会需求,学科承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71项;发表SCI/SSCI论文59篇,CSSCI论文117篇,其中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Neuroimage,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杂志影响因子最高达8.5;出版著作33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25项。召开国际眼动、儿童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国际会议。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国伍珀塔尔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知名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
4. 实验室条件先进
学科1982年就成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是我国心理学科中最早运用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单位之一。实验室面积3000平方米,仪器设备921台(件),投入总资金约3157万元。拥有核磁共振、脑电、近红外仪、眼动仪、生理多导仪等设备。
5. 社会服务影响广泛
学科面向地方政府,解决重大社会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人格测评和培养方案为内容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体系,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支持下,该研究成果全国十五省推广;以《人与自我》辽宁省地方教材和心理健康师资培训为基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近五年为辽宁省和大连市培训心理健康教师2000余人;以沙盘游戏、心理行为训练、元认知干预等十大心理干预技术构成的心理应用技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