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招生简章
 
学院官网:https://xlxy.lnnu.edu.cn/
微信公众号:关心爱人(liaoshixinyuan)
 
学院简介
   心理学院历史发展积淀深厚,1982年成立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并获国务院批准招收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招收心理学本科专业;1998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乃至东北三省历史上心理学博士点“零”的突破;2001年建立心理学系;2002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 2005年获批辽宁省首届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07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填补了辽宁省师范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空白;2010年获批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优质特色“提升计划”学科;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正式成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3年获批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2014年心理学科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015年获批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发展心理学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心理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评为B,并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建设学科(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心理学(师范)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心理学(师范)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科研资源
   心理学院现设有1个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心(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心)、8个基地(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大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大连市新型智库和大连市心理学科科普基地)。
   心理学院从1982年就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化研究手段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单位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心理学科实验室平台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1台3.0T功能性磁共振、1台近红外仪、4台EGI脑电仪、2台BP脑电仪、2台ANT脑电仪、1台ASL504眼运动轨迹记录系统、2台Eyelink1000眼动仪、1台Tobii X120眼动仪器、1台Tobii GlassesⅡ眼镜式眼动仪、1台smart eye 眼动仪。实验室获批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2018)和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4)。
近红外实验室
眼动实验室
脑电实验室
 
本硕博概况
   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师范)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心理学院现有教工46人,专业教师3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辅人员10人;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4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5人。
 
取得成果
   心理学院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近五年,发表SCI/SSCI论文100余篇,CSSCI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其教师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普通高校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荣誉和奖项。
 
专业介绍
心理学(师范)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一、历史沿革
   心理学(师范)专业隶属于心理学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于1987年建立;1998年获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在辽宁省高校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201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与方向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辽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心理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教学机构、科研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心理学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优秀的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和实践型心理学专业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
   1.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2.能够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学和科研问题,熟练驾驭心理学课堂教学,成为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师。
   3.能够指导家庭、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心理学应用活动,并通过多角度普及心理学知识,为全民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4.能够通过有效沟通、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现专业发展,为成为心理学教学名师或心理学应用专家而努力。
   5.终身学习能力强,能追踪国内外心理学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高心理学教学和应用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国际先进学术水平和国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基础教育,遵循了辽宁师范大学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培养了众多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职业适应能力、专业发展潜力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充分体现了专业办学过程中的特色和优势。
四、核心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统计学、SPSS心理学应用、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
五、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有半年以上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国家级团队1个,省级团队2个。近年来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教师每年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近百篇。
心理学系教师
六、 升学与就业
   本专业近5年毕业生考研率近25%,很多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等重点学府继续深造。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34%,就业领域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学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领域工作占比近42%。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好评率高达90%以上。
 
 
应用心理学(师范)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一、历史沿革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历史积淀深厚,1982年国务院批准招收硕士,1986年获硕士授予权。1987年设立本专业,依托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省一流建设学科,历时30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9年“发展心理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2011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013年获省综合改革示范专业、省高校创新团队;2014年省高校专业评估97分排名第一;2015年获省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发展心理学”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获省一流示范专业;2022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与方向
   本专业按照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社会需求,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良好、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掌握扎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能够在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以及精神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机构等领域从事应用心理学实践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2.能够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学、科研问题,解决班级活动组织、进行班级建设等管理问题。成为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师。
   3.能够指导家庭、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心理学应用活动,并且,通过多角度普及心理学知识,为全民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4.能够通过有效沟通、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现专业发展,为成为心理学教学名师或心理学应用专家而努力;
   5.终身学习能力强,能追踪国内外心理学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高心理学教学和应用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三、专业特色
   立足基础教育,以心理干预技术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两翼”,构建了以儿童青少年人格评定与培养、中小学心理干预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行业、高校、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人格培养已被辽宁省教育厅全省推广,承担过国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四、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SPSS心理学应用、变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五、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师资力量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心理学、人才测评与员工培训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2013年获批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2017年主编出版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人与自我”系列丛书,辽宁省几百万中小学生从中受益;多年参与辽宁省“送教下乡”的教育扶贫工作、为辽宁省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培训,拥有10余项交通安全心理学应用专利,常年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员工心理帮助(EAP)服务,影响力覆盖全国。
应用心理学系教师
六、 升学与就业
   本专业近5年毕业生考研率近30%,很多毕业生被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等高等学府录取;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近90%,毕业生多就职于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社会心理服务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公安系统等领域,从事教育领域工作占比近40%。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好评率高达90%以上。
 
名师风采
杨丽珠教授
   杨丽珠,1944 年 5 月生于大连。1968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任湖北省一局二公司子弟学校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心理教研室副主任、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教育系副系主任;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辽宁省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辽宁省儿童、教育心理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外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心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带头人、心理学院院长(代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等职。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杨丽珠教授致力于学科建设,承袭韩进之先生开创的事业,率领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团队于 1996 年获得发展心理学硕士点,1998 年创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点,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历史上及整个东北地区该领域博士点“零”的突破;建立了心理学系(2001),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2002),获得幼儿教育硕士点(2003),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重点学科(2004),辽宁省首届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2005),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2007 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填补了辽宁省师范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空白,同年获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骨干学科,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工程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09),辽宁省“提升计划”学科(2010);2011 年心理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所依托的实验室评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获批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正处级)(2011)、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2012); 2012 年创建心理学院,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辽宁省“提升计划” 学科(2013),以首席专家参与建立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5)。
   杨丽珠教授教书育人,历经 30 余年教学改革,创建了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对辽宁师范大学乃至全国心理学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所主持的发展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立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并获得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所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立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
   杨丽珠教授多年从事“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出版《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与促进》等 22 部著作、教材和 4 套书系;发表在 SCI、《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际、国家、省级学术期刊 235 篇论文;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际跨文化研究(中美、中日韩、中澳、中新)等50 余项课题,全面系统探索出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结构、评定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由此构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与教育模式,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2007 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对杨丽珠教授的自我控制专题进行了独家专访,并播放了专题节目;国家计生委在大连召开现场会推广婴儿自我认知研究的成果;在 2010 年就有关“婴儿自我认知研究在社区中的应用”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人口专栏的采访,并在中央一套播出。 
   杨丽珠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全国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4 项、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首批心理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高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共150余项。
名师有话说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是我读高中时的梦想,所以我在1963年毫不犹豫地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虽然那时心理学还是个冷门专业,但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学好心理学,用心理科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服务。由于历史原因,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从事我所心爱的心理学工作。直到1981年,科学的春天唤醒了沉睡的心理学,祖国大地吹响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这时的我为了梦想与追求,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待遇和仕途前程,来到辽宁师范大学做一名普通的教师,重新开始了我的心理学追求。为什么我有如此之深的心理学情结?是我想和诸位学子说的话。
   心理是宇宙中最为复杂与神秘的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既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人格(需要、兴趣、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个体社会化过程和家庭、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以及群体规范、态度、风俗和文化等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健康群体的心理特点与促进,也包括异常群体的心理干预与矫治等,同时还包括教育、工业、商业、军事、医疗卫生、运动、司法等具体实践领域。从社会发展到我们的个人生活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心理学可以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可以为重大灾害提供危机干预服务(比如新冠疫情防控就涉及心理服务),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幸福,可以有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等等。所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学的发展。1999年,心理学被科技部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18个基础学科之一。2006年,国务院公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入国家8个科学前沿问题,心理学则是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心理学位列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为了我国的心理学发展,40多年来我带着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全面系统探索出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结构、评定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由此构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与教育模式,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际跨文化研究(中美、中日韩、中澳、中新)等44项课题,出版22部著作、教材和3套书系,发表在SCI、《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际、国家、省级学术期刊230余篇论文。2007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对我们自我控制专题进行了独家专访,并播放了专题节目;国家计生委在大连召开现场会推广婴儿自我认知研究的成果,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关“婴儿自我认知研究在社区中的应用”,服务于社会。辽宁师范大学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锲而不舍是教师的意志,心境达观是教师的情怀,开拓创新是教师的灵魂,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这是我毕生的追求!我想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教师,充满热情的心理人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每一个来到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同学都能够以我国的心理学事业发展为己任,为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奋斗不息!
 
刘文教授
   刘文,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辽宁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世界学前教育学会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IECD项目中方专家、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蒙台梭利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首批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辽宁省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辽西北地区“精准扶贫、送教下乡”项目首席专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第十二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
   曾赴美国学习蒙台梭利教育,并获相关教师资格证书。曾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多国进行访学与合作研究。已出版《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青少年气质与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科学的蒙台梭利教育》《跟蒙台梭利学做快乐的幼儿教师》等40多部专著与教材。已发表的论文被SCI、SSCI和CSSCI收录近100篇。
   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青少年气质与人格发展与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电子媒介与儿童发展,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名师解惑
   心理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定位是什么?
   本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特色突出,注重心理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心理学(师范)专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强,能够在教育教学机构、科研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心理学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发展心理学、专业外语、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学心理学、中小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研究的R统计、心理学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等。
   该专业的办学特色有哪些?
   本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综合改革示范专业,融教学改革、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及各层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面向国际先进学术水平和国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专业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等国家、省级奖项40余项。专业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实习平台近10个,具备教授职称的老师都给本科生上课。
   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心理学(师范)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心理师资,面对基础教育群体,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热爱教育的情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健康的身体,以及具备较好观察力,理解力,能敏锐地观察问题的走向。
   该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学习该专业需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专”与“多能”的关系;“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我们在设置课程中也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该专业的理解误区?有哪些?
   社会上对心理学专业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实际上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建立在实验和统计的基础上的,不仅仅是咨询。我校心理学(师范)专业包括理论学习、技术学习两个方向,各方向还有众多分支,和各领域都有结合,交叉学科广泛。例如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等。
   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该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心理学与人人有关、事事有关、时时有关。个人体会首先是了解自我、掌控自我,超越自我。其次是家庭教育、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老年人的健康、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安全生产、服务行业等等都需要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因此,社会生活处处需要该专业人才为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这些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因此心理学是研究与应用结合、科研与教学并进、继承与创新相融合。既要科研上顶天,追求“世界一流”;又要脚踏大地,响应“国家急需”。
 
高雯副教授
   高雯,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访问学者,兼任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申述控告和信访工作专家顾问、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大连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家庭系统训练工作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健康人格与社会性”、“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已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庭影响与家庭治疗”、“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两个方面形成突出优势;主持或参与23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主持或参与出版专业著作16部,在SCI、SSCI和CSSCI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获得省级以上个人或集体奖项19项,曾受国际心理学联合会(IUPsyS)资助参加亚太地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坊,在中国心理学会(CPA)、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SRCD)等学术会议上多次进行中英文报告;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省级和国家级心理学专业竞赛中获得7个奖项,获批2个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和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常年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部队官兵、新闻媒体、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心理服务,撰写4项咨政建议分别被转发为辽宁省教育厅正式文件、被大连市委领导批示、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采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先后参与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以及辽宁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多个心理援助项目,累计超过1200小时,获得“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心理抗疫作品二等奖”、“大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大赛二等奖”等7项荣誉表彰。
名师解惑
   什么是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applied psychology)是相对于学术心理学(academic psychology)而言的一个心理学领域。它是指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涉及教育、管理、商业、健康、工程、运动、法律等多个领域。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养,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其次,本专业立足所在大学的师范教育办学特色,面向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使其不仅能够应用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第三,本专业近5年进一步面向当前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需要,培养能够在心理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机构开展某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并且具有一定调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基本胜任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帮助、心理健康宣传科普、特殊人群心理支持等具体工作。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与心理学(师范)专业有什么异同?
   两个专业具有相似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数学、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与SPSS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相对而言,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的发展课程设置了更多面向社会实践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课程,例如,学校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更多的心理干预技术课程,例如,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婚姻与家庭治疗技术、元认知技术。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的实践不仅包括在学校中的教育实践,还会结合实际需要到心理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和管理咨询公司等单位开展课程实践。此外,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还更多指导学生面向实践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例如,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心理因素、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社会心理援助,等等。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的前景如何?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在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前景。一方面,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进一步学业深造,在国内可以继续攻读应用心理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年制),或者应用心理硕士和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两种专业硕士研究生(两年制)。另一方面,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具有更为广阔的就业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其一,在校期间经考核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参加地方教育部门的招考,进入中小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工作;其二,可以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进入相关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民政司法服务、社会综合治理、职业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其三,可以参加企业招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与销售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其四,可以灵活就业,从事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招生联系方式
学院二维码
招生咨询联系人:董成文
咨询座机号码:0411-82156927
咨询邮箱:lnnuxlzs@163.com